英文題目:CCR2+ monocytes promote memory CD8+ T-cell differentiation via membrane-bound TGF-β
研究單位: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(yī)學院院長張保軍教授團隊
期刊名:cellular & molecular immunology
影響因子:21.8
樣本類型:8-12周齡小鼠
文章采用技術:空間轉錄組測序、單細胞RNA測序(scRNA-seq)
引言
在對抗感染和腫瘤的免疫戰(zhàn)場上,記憶?CD8+?T?細胞是守護機體的「長效衛(wèi)士」,?它們能快速識別再次入侵的病原體或癌細胞,發(fā)動強力攻擊。長久以來,樹突狀細胞(DC)被認為是主導記憶?T?細胞分化的核心「指揮官」。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單細胞RNA測序(scRNA-seq)和空間轉錄(BMKMANU?S1000)技術,揭示了單核細胞才是調控記憶?CD8+?T?細胞分化的關鍵「操盤手」,其奧秘藏在「細胞接觸」與「分子信號」的雙重機制中。其中BMKMANU?S1000空間轉錄組學平臺大放異彩,成為揭CCR2+單核細胞促進記憶CD8+?T細胞分化的關鍵工具。
研究背景
CD8+?T細胞在適應性免疫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能夠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感染和消除惡性細胞。當CD8+?T細胞識別到抗原后,會迅速增殖并分化為效應CD8+?T細胞和記憶CD8+?T細胞。效應CD8+?T細胞負責即時清除感染,而記憶CD8+?T細胞則提供長期保護,能夠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時迅速啟動免疫反應。然而,單核細胞(monocytes)作為重要的髓系免疫細胞,雖在炎癥遷移中作用明確,但其是否直接參與T細胞分化尚無定論。
研究策略
動物模型與樣本制備
實驗動物:優(yōu)先選擇8-12周齡的CD45.1+/CD45.2+及OT-I轉基因小鼠
樣本制備:脾臟單細胞懸液通過機械分離和紅細胞裂解(ACK緩沖液)制備
技術手段
- 流式細胞術分析
細胞分選:從感染LM-WT的小鼠脾臟中分選出cDCs、moDCs和單核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(APCs)
細胞刺激與培養(yǎng):將分選出的APCs與OVA肽段體外共孵育后,過繼轉移到已接受初始OT-I+?CD8+?T細胞的WT受體小鼠體內,或與體外刺激的初始CD8+?T細胞共培養(yǎng)
表型檢測: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CD8+?T細胞的分化表型,包括記憶相關標記物(如cKit、Sca1、Bcl6、TCF1和Eomes)的表達
- 空間分辨轉錄組學
樣本處理:對感染第0天和第5天的小鼠脾臟組織進行切片,并進行H&E染色以確定組織形態(tài)學特征
空間轉錄組學分析:利用BMKMANU?S1000空間轉錄組學技術對脾臟切片進行分析,揭示不同免疫細胞亞群在脾臟中的空間分布
數據整合:將scRNA-seq數據與空間轉錄組學數據進行整合,通過Seurat等工具的FindTransferAnchors和TransferData函數,將scRNA-seq中識別的細胞類型映射到空間轉錄組學數據中,實現細胞類型的空間定位
- 免疫熒光染色
樣本處理:對感染第0天和第5天的小鼠脾臟組織進行切片,并進行免疫熒光染色
抗體選擇:使用特異性抗體標記CD8+?T細胞、單核細胞(CCR2+)、樹突狀細胞(CD11c+)等關鍵細胞類型
結果分析:通過顯微鏡觀察并拍攝染色切片,分析不同細胞類型在脾臟中的共定位關系
- 生物信息學分析
差異基因分析:利用Wilcoxon秩和檢驗等統(tǒng)計方法,識別不同細胞亞群間的差異表達基因
通路富集分析:通過ClusterProfiler等工具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通路富集分析,揭示潛在的生物學過程
偽時間分析:利用Monocle3等工具構建細胞分化軌跡的偽時間軸,分析CD8+?T細胞亞群在分化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變化
研究結果
研究結果一:通過空間分辨轉錄組學繪制急性感染后脾組織的圖譜
為了研究免疫反應過程中不同免疫細胞的空間分布和CD8+?T細胞分化的調節(jié)機制,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單細胞RNA測序(scRNA-seq)和BMKMANU?S1000空間轉錄組(ST)技術,分析了急性感染模型中脾臟免疫細胞的空間分布與CD8??T細胞分化機制。實驗采用OT-I轉基因小鼠模型,通過李斯特菌(LM-OVA)感染誘導免疫反應,關鍵發(fā)現包括:1)脾臟形成7個功能集群(B細胞、T細胞、單核/巨噬細胞等);2)感染后T/B細胞區(qū)擴大,APCs(B細胞、DC、巨噬細胞)在T細胞區(qū)外圍聚集;3)空間重組與T細胞分化(MP/TE亞群)顯著相關。多組學整合揭示了免疫微環(huán)境的動態(tài)調控機制,為理解感染中細胞互作提供了多組學視角。

研究結果二:急性感染期間效應和memoryCD8?T細胞分化軌跡不同
為了探索CD8+?T細胞分化的空間決定因素,特別是與近端細胞的相互作用,對于急性感染模型研究人員進行了亞群分析、分化路徑分析和功能驗證,結果表明在急性感染中,IFN反應型CD8+?T細胞和CD8+MP?細胞之間分化軌跡的不同意味著,效應和記憶CD8+?T細胞的命運決定于免疫反應的初始階段,而IFN應答和MP?CD8+?T細胞分別是效應和記憶CD8+?T細胞分化途徑的初始階段。

研究結果三:跨組織區(qū)域細胞亞群的鑒定和空間圖譜
為了研究脾臟免疫細胞在感染前后的動態(tài)變化,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單細胞RNA測序(scRNA-seq)和BMKMANU?S1000空間轉錄組(ST)技術,進一步鑒定了供體和受體脾臟中的免疫細胞群。結果顯示:①細胞組成:從1.6萬細胞中鑒定出19類,包括CD8??T細胞亞群(如記憶前體和IFN反應性細胞)及髓系細胞。②動態(tài)變化:感染后第5天,T細胞區(qū)從以初始CD8+?T細胞為主轉為記憶前體和效應細胞主導,且單核細胞取代DC成為主要浸潤的髓系細胞。③功能提示:不同的APC和CD8+?T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免疫反應和CD8+?T細胞的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。

研究結果四:單核細胞和CD8+?MP細胞的抗原依賴性共定位
為了探索不同細胞類型之間潛在的細胞相互作用,研究人員通過評估特異性免疫細胞標記物的表達、免疫熒光染色及空間轉錄組分析,檢查了第0天和第5天脾臟中CD8+?T細胞和單核細胞的空間分布。結果顯示單核細胞和CD8+?MP細胞以抗原刺激依賴性的方式在空間上共定位,表明單核細胞可能對CD8+?MP細胞的分化有關鍵影響。
研究總結
CD8+T?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的重要執(zhí)行者;特別是記憶CD8+?T細胞對強效和長期保護至關重要。CD8+?T細胞分化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機制已被廣泛研究。然而,人們對感染過程中效應和記憶CD8+?T細胞分化的空間要求仍然知之甚少。研究人員通過整合BMKMANU?S1000空間轉錄組(ST)技術和scRNA-seq技術,發(fā)現了記憶CD8+?T細胞分化的新機制,該機制涉及單核細胞和CD8+?MP細胞之間的解剖學鄰近性和TGF-β信號傳導。該研究結果闡述了記憶CD8+?T細胞命運決定的新機制,并強調單核細胞作為關鍵的APC群體,通過細胞間接觸依賴的方式在感染過程中促進記憶CD8+?T細胞的分化。



京公網安備 11011302003368號